- 在二零一九年,子宮頸癌在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中排第八位,佔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3.0%。
- 子宮頸癌於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排第八位。於二零一九年共有 162 名女性死於此癌症,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2.6 % 。
- 大部份子宮頸癌是由於感染其中一種致癌(或高風險類型)人類乳頭瘤病毒(又稱HPV病毒)所致。HPV病毒的種類繁多,超過150 多種類型,其中約有40 種會感染人類的生殖器官。大部份受HPV病毒感染的女士沒有任何症狀,而且可自行清除病毒。然而,有部份女士會因持續感染高風險類型的 HPV 病毒而導致子宮頸出現不正常的細胞病變(癌前病變)。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指異常細胞於子宮頸中生長。
子宮頸將子宮連接至陰道。
子宮頸表面由兩種細胞所覆蓋,而子宮頸癌的類型則根據癌細胞的生長位置而定。
- 鱗狀細胞 — 覆蓋子宮頸外層(又稱外子宮頸)。鱗狀細胞內病變,即是鱗狀細胞癌,為最常見的子宮頸癌類型(約佔所有子宮頸癌個案的80%)
- 腺細胞 — 覆蓋子宮頸內層(又稱子宮頸管或內子宮頸)。腺細胞內病變,即是腺癌,較鱗狀細胞癌罕見
其他較為罕見的子宮頸癌類型包括小細胞癌、淋巴癌、肉瘤、黑色素瘤和腺鱗狀癌(即鱗狀細胞癌以及腺細胞癌)。
子宮頸癌的病徵和症狀可能與其他常見疾病相似。如出現下列症狀,請務必尋求全科醫生或醫護專業人員的建議,以及早獲取適切的支援、診斷和治療。
症狀包括:
- 在兩次經期之間陰道出血
- 性交時或性交後感到痛楚或陰道出血
- 陰道異常分泌
- 收經後陰道出血
- 盆腔疼痛
- 小便帶血或疼痛(如泌尿系統受影響)
- 腳腫(如淋巴系統受影響)
由於早期子宮頸癌一般沒有症狀,因此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十分重要,以檢測子宮頸內有否出現任何異常或癌細胞。
子宮頸癌的分期以 TNM 分期系統作標準,有助醫生計劃治療護理方案。TNM 即是:
- 腫瘤(Tumour)— 腫瘤影響其他組織的程度,例如:子宮頸及其周圍組織受影響的程度。
- 淋巴結(Node)— 附近的淋巴結有否受到影響。
- 轉移(Metastasis)癌症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的程度。
TNM 分期系統及其他相關檢查有助醫生界定患者的癌症期數:
- 第1期— 癌細胞局限於子宮頸
- 第2期—癌細胞已從子宮頸擴散至上陰道或子宮頸周圍的組織
- 第3期—癌細胞由子宮頸擴散至下陰道、或至盤腔壁,或引起腎臟問題。癌細胞已擴散至盆腔或腹部淋巴結
- 第4A期— 癌細胞已擴散至盆腔器官,包括膀胱或直腸
- 第4B期—癌細胞已擴散至骨盆以外的身體器官,例如:肺部、肝或骨骼
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子宮頸癌與遺傳因素有關。
大部份子宮頸癌是由於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又稱HPV病毒)所致。雖然暫時仍未有研究發現子宮頸癌有遺傳的傾向,但家族中若有成員患子宮頸癌,其直系親屬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也會增加。例如:若一名女士的母親或姊妹患有子宮頸癌,該名女士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也會相對增加。然而,目前尚未有足夠的研究顯示這是否與遺傳性疾病有關,使某些女性比其他女性更容易受HPV病毒感染而患子宮頸癌。
大部份子宮頸癌是由於持續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又稱HPV病毒)所致,而感染HPV病毒是引致子宮頸癌的主要風險因素。
大約80%有性經驗的女性一生中都會感染HPV病毒,但大部份受感染的女性均不會患上子宮頸癌。
除了感染HPV病毒,其他風險因素,包括:吸煙、免疫系統減弱、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等,均會增加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另外,部份女性在懷孕期間獲處方己烯雌酚(即人工合成激素藥物),服用該藥物有機會增加孩子日後患子宮頸癌或陰道癌的風險。
由於每個人的風險因素會因個人情況而異,如有任何疑問,請務必尋求醫生的建議。
在二零一九年,子宮頸癌在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中排第八位,佔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3.0%。
子宮頸癌於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排第八位。於二零一九年共有 162 名女性死於此癌症,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2.6 % 。
參與子宮頸篩查計劃和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有助女士們預防子宮頸癌和及早發現病變。
女士們可考慮透過改變生活方式,以減低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例如:
- 避免吸煙 — 吸煙會增加感染HPV病毒的女性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
- 採取安全性行為 — 使用安全套及避免有多個性伴侶,以減低感染 HPV 及其他性病的機會
- 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 — 在未有性行為之前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
如欲獲取更多有關子宮頸篩查計劃的資訊,請瀏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所提供的子宮頸普查計劃。
參考文獻
- Cancer Council. (2021). Cervical Cancer. Retrieved on 8 November 2021 from https://cancer.org.au/about-cancer/types-of-cancer/cervical-cancer.html?_ga=2.107198658.1791040564.1569977015-345937469.1569977015#jump_1
- Department of Health,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021). Cervical Screening Programme. Retrieved on 4 January 2022 from https://www.cervicalscreening.gov.hk/en/symptoms.html
- Cancer Council Victoria (2021). Cervical cancer. Retrieved on 18 November 2021 from https://www.cancervic.org.au/cancer-information/types-of-cancer/cervical_cancer/cervical-cancer-overview.html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19). Cervical Cancer Stages. Retrieved on 03 October 2019 from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ervical-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staged.html
- Australian Government, Cancer Australia. (2021). Cervical cancer – diagnosis. Retrieved on 15 November 2021 from https://www.canceraustralia.gov.au/affected-cancer/cancer-types/cervical-cancer/how-cervical-cancer-diagnosed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1).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Retrieved 18 November 2011 from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ervical-cancer/causes-risks-prevention/risk-factors.html
- Department of Health,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021). Cervical Cancer. Retrieved on 4 January 2022 from https://www.cervicalscreening.gov.hk/en/cervicalcancer.html
-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Health, The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022). Cervical Cancer. Retrieved on 6 January 2022 from https://www.chp.gov.hk/en/healthtopics/content/25/56.html